你知道自己是屬於哪一種膚質嗎?在使用保養品前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膚質,否則再好再貴的保養品也無法發揮其功效,使用錯誤保養品嚴重還可能會造成肌膚過敏或者是粉刺、痘痘增生。有皮膚科醫生依據「皮脂出油程度」和「肌膚含水量」,將肌膚分成為4類型,分別為乾性肌膚、油性肌膚、中性肌膚、混合性肌膚,而臺灣大多數人則是混合性肌膚居多。
▌膚質檢測可以觀察T字部位

如何判斷自己屬於哪一種膚質,可以簡單做一個小檢測:晚上洗完臉後不使用任何保養品,觀察隔天早上的肌膚狀況即可。這是為了讓肌膚不被保養品去影響油脂分泌情形。
隔日起床後,特別觀察T字部位及雙頰的「出油狀態」,因為人體肌膚各部位的出油量都不大相同,而臉部的 T字部位(額頭、鼻、下巴),是屬於皮脂線分泌相對旺盛的地方,所以透過觀察T字部位與其他部位(臉頰、太陽穴…)的出油狀況,可以大略了解自己的膚質。
乾性肌膚:T字部位與臉頰都幾乎沒出油,且感覺緊繃、無光澤
中性肌膚:T字部位不油(略出油)也不乾,甚至臉頰還有點柔嫩
油性肌膚:T字部位大量出油、雙頰也出了很多油
混合性肌膚:T字部位與臉頰(其他部位)出油狀況不一致
EX. T字部位明顯出油,但臉頰乾燥
▌乾性、油性、中性、混合性,各膚質保養方式!
乾性肌膚-加強保濕
油脂分泌過少容易乾燥缺水,肌膚長期處於乾燥,會導致粗糙、脫皮,甚至產生細紋、皺紋,這類通常毛孔較小。建議加強保濕,使用滋潤的保養品增加肌膚潤澤,並在保養最後使用乳霜,將精華鎖在乾涸的肌膚,使肌膚水潤有光澤。
油性肌膚-注重清潔及補水
肌膚分泌過多油脂,加上老廢角質及外來髒汙覆蓋於肌膚的表層,造成毛孔堵塞,而產生粉刺、痘痘。由於油脂經常性阻塞毛孔,造成毛孔變得粗大,但也會因為油脂使肌膚較為彈性不易產生皺紋。提醒千萬不要因為臉部出油而過度清潔,保養品則選擇清爽好吸收的,飲食上建議少吃油炸類、過甜、過辣的食物。
中性膚質-夢寐以求的寶寶肌
人人稱羨的寶寶肌,毛孔細緻,肌膚有彈性、有光澤,油脂和水分分泌平衡、毛孔細小,這樣的肌膚基本清潔和保濕做好,再隨著季節調整,就可以維持好膚質。
混合性膚質-大部分人的膚質狀況
這種膚質融合油性和乾性肌膚的特性,通常狀況為鼻子毛孔粗大、T 字部位易出油、長粉刺,兩側臉頰則較乾燥。建議不同部位以兩種方法清潔與保養,油性的地方以清爽的產品補水,乾性的地方則以油性乳液或乳霜滋潤。

▌敏感肌是什麼?敏感肌有哪些狀況?如何保養及照護?
敏感性肌膚較難定義,它其實不能算是膚質的種類,而是皮膚的狀態,有分天生的或者後天因素所導致,天生的像是肌膚乾燥或者是對特定因子會過敏;後天因素則會因為天氣變化、環境改變、生理期、保養不當、壓力…而引發。
敏感肌的症狀有燒灼感、泛紅、發癢、刺痛、粗糙、緊繃、脫屑、冒痘及起疹子,只要肌膚突然有不適情形,都要尋求皮膚科醫生幫助。
敏感性肌膚建議使用低敏、溫和不刺激的保養品,讓肌膚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刺激,像是去角質的產品也不建議使用。